台灣的清潔能源選項,只能二選一?

三不五時,群組內就會來一個對核能的討論。
然後結論也都很一致:沒有對錯,只有選擇要犧牲誰?
因為台灣的能源選項,注定要選擇犧牲經濟?還是要犧牲未來環境?
話說,關於核能是否可以默認為淨零選項?這點也見仁見智~^_^;
阿季對核能最大的疑慮,其實跟大多數人一樣:支持者所宣稱的安全和便宜,都並未被證實。
1.國家能源政策大多是各國(民主)的選擇,我也贊成能源多元化有助國家能源安全,但只用單一數據來呈現的話,會顯得單薄。
例如,若用其他數據的話,也可以看到法國過去20年的核能占比從80%降到現在60%,文中「積極發展」核能的美國過去20年,核能占比最多也就20%多一點。
又例如,考量成本時,所以能源都是技術越成熟、單位生產成本都會下降,但只有核能的單位成本不減反升升升。
大家都說好棒棒的SMR,現在遇到的情況也是因為預估成本過低,在過程中預算一加再加,加到平均成本早已經大於大型核電了。
*除非你贊成核廢料埋在你家地底下,不然也沒人應該批評核廢料處理規定太嚴格。
成本這關沒過,安全又沒能保障,這也是核能明明低碳,但在UNFCCC COP卻無法達成共識,僅是「各個國家的自主選項」的主要原因。
*台灣核能,如果要重啟,我認同的是要從新、從零開始評估現在最先進的技術(例如用符合EU Taxonomy規定的過渡性能源的核能標準去評估、規範!),而這些也要能說服全民。
2.人類的貪心聽起來可惡,但也是促進我們往前發展的動力。
所以是的,我們的終極能源條件就是需要:安全、便宜、可靠、潔淨、低碳。
符合以上皆是的終極能源(都說是核融合)出現之前,其他(包括綠能)都算是過渡能源,就是無法完美。
能源選項跟我們的就醫選擇一樣,有人愛看效果慢一點副作用小的中醫(如光電)、有人愛看效果很快看得到但副作用大的西醫(如核能),沒有絕對對錯,只有你是否願意承擔後果。
但恩浩的論點也很強而有力:
台灣能源不是單選題,想要兼顧經濟和零碳發展,台灣沒本錢、也沒本事放棄任何一個、尤其是零碳的能源選項!
所以務實來看,核能就是一定要發展的,不然無法達到國家淨零目標、也無法維持現有的國際經濟競爭力。
40年前台灣核能發展是韓國學習的目標,但現在韓國的核能早就已經甩開台灣好幾條街遠了。
台灣現在的能源政策,太不務實,根本不可能達到任何目標(而且這個預估還沒計算AI算力的能源增項!),很快就會嘗到苦果。
不同的論點,其實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公共議題,也需要更多討論和發揮的空間,才能真正建立共識。如果只是意識型態的對決,台灣只會玩死自己!
但現在危險也不幸的是:台灣能源政策很容易政治歪樓,無法務實理性的討論啊…Orz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