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蓋稏綠X氣候科技】是理想?還是幻想?

 

氣候變遷雖然是人類聰明腦袋改造環境所產生的超級副作用。

但事到如今,要解決問題,我們還是只能把希望放在人類的聰明腦袋上。

 

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所採取的各種行動,我們稱之為「#氣候行動」#ClimateActions,主要分成兩大塊:

1. 減緩 (Mitigation)—就是儘量「減」少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中,「緩」和氣候變遷惡化的速度。基本上你聽到的低碳啊、節能、減碳、低排放…等等的都算是減緩的行為。

2. 調適 (Adaptation)—因為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有滯留性,平均大概100年,所以就算現在馬上零排放了,氣候變遷的影響還是可以持續100年。

影響既然會持續且一定發生,尤其#極端氣候(大風大雨大旱等)都是現在進行式,已經變成我們的#新日常,我們需要努力「調」整自己去「適」應這些情況。所有可以讓我們受傷比較小(防減災)、回復比較快(災後復原)的作為都算這類。在台灣比較常用的是「韌性」(resilience)這兩個字。 因為性質關係,所以也跟「災害風險管理」有很高的重疊。

氣候變遷的影響既然是本世紀最大的難題,本世紀最新的科技也就成為首選因應對策。

也有支持遵循古法的保守療法派,當然也行。但私以為都已經到了這個#氣候緊急的節骨眼了,積極善用現代科技的氣候行動,或與古法並用,效果應該更令人期待。

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是結合兩者的技術,所以兩者的界線有時不會這麼清楚。

另外一點就是,當台灣一直喊著要淨零轉型,但又好像屢屢卡關時,常會有種錯覺:啊,這是只有我們台灣的問題吧?

但並不是喔!! (搖手指)

全球各個國家都面臨著要從#石油高碳經濟轉型到#未來低碳經濟。但經濟的轉型要打造的是一整條#產業鏈和#經濟鏈,石油經濟發展至今也100多年了啊!所以轉型需要的是時間,很多年很多年的試誤和修正的時間,和承擔可能失敗的勇氣。

但這條路是不得不走的了~~未來會是#氣候經濟的年代。從食衣住行育樂,都會需要 #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不利現實。

所以我想要試著#以管窺豹一下,看看市面上有哪些相關的氣候科技。

對科技我是外行,所以我是以一介#腦波弱的消費者來作為選擇標準。

若是妳/你有知道更多厲害的氣候科技的話,也歡迎跟跟阿季分享黑!! ^_^b

 
返回頂端